top of page

【資料題丨DBQ(11)】假如丨What if

簡介

要求學生就題目限定時間式角色進行分析。


技巧

作答時必須考慮指定角色(例:納粹發言人便不會稱納粹德國「擴張」或「侵略」)或時間(例:作為1938 年的英國人是不會知悉德國於1939 年入侵波蘭)。


注意

若學生分析脫離指定角色或歷史環境,失分甚多。

5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簡介 要求學生衡量一個組織或措施的效果。 技巧 針對組織或措施針對題目及目的,衡量效果顯著及不彰(例:國際聯盟目的是維持世界和平與促進合作) 必須運用具體史實及說明,證明其有具體成效或不彰 若問題「多大成效」(How effectiveness),則須合理地解釋個人立場,否則失分 注意 以措施當成效:雖然成效必然與措施的具體內容相關,但推行多項措施不等於取得顯著成效。若學生論證過程將重點放於闡明具

簡介 要求學生分析資料對了解歷史現象的真實程度。與歷史現象真實程度愈貼近,可靠性往往愈高。 技巧 建議從資料性質與史實進行兩者分析: 資料訊息是否貼近歷史事實 資料性質是否限制能反映歷史事實的程度 例:一幅歷史照片與一幅漫畫比較,照片較漫畫能客觀地反映現象 例:宣傳海報與研究報告比較,報告因徵集較多資料分析而較海報更為豐富 例:歷史學家與政客文章比較,歷史學家可能會減少政治色彩而客觀地反映事實 注

bottom of page